如何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
“城市文化会客厅”是一座城市的品牌符号和形象窗口,它浓缩着城市的精神与文化,提炼着城市的精华与灵魂,认知着城市的过去和未来,是展现城市文化、彰显城市底蕴、凝聚城市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盘锦全面整合文旅资源,积极推进文旅融合,精心打造文旅品牌,汇聚了集艺术创作、文化旅游、生态美景为一体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东部有首批国家级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辽河美术馆、全国十大新锐文化产业园区广厦艺术街、中国首家以楹联书法墨迹为馆藏主题的辽河楹联书法博物馆、集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于一身的辽河民俗博物馆,南部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北部有中国唯一不断代的辽河碑林、农耕文化博物馆群,并形成了以东部区域为核心辐射全城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城市文化会客厅”作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在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城市文化会客厅”效应明显,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游客人数位居全省5A级景区之首,首届辽河楹联书法文化节及各类美术摄影展观展人群络绎不绝,“城市文化会客厅”的文化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明年,盘锦将迎来建市40周年,为让文化旅游产业动起来、活起来,激发文化创造创新活力,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真正把文化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真正打造具有盘锦地域特色的城市地标。近日,幻影娱乐注册宣传部特邀请5位访谈嘉宾围绕如何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展开研讨。
如何看待“城市文化会客厅”在塑造盘锦城市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林 喦:“城市文化会客厅”是一座城市展示区域文化最重要的平台,城市形象传播的窗口,也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一座城市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集中体现。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很多人愿意把一座城市比喻成“城市会客厅”,显然,城市承载了城市主体真诚好客、热情服务、主动展示文化特色、文明标识、服务体系完备的重要要件和特色行为。对于盘锦而言,在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上要努力做到立得住、拿得出、上得去、留得来,特色鲜明、设施完备、服务周到、体系完备,能够充分展示出盘锦文化特色,讲好盘锦故事,最终达到让本地人热爱,让外地人留恋。
辛亚萍:“城市文化会客厅”是展示盘锦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若想在这里扎根,就应以发扬盘锦地域文化为根、为魂,彼此成就,这个问题可以用辽河民俗博物馆来举例作答。从建馆伊始,就不是要建一座单一、呆板的文物陈列室,而是按照“城市文化会客厅”的理念设计布置一座新型文化综合体,集物件展览、文化餐厅、书店阅读、咖啡烘焙、非遗手作工坊、创业孵化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于一馆,这让许多初次入馆的人改变了对博物馆的刻板印象。本地人在这里不仅能找到家乡文化的根源,还能发现家乡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社会价值;域外来客在短暂的留盘时间里,既能丰富文化体验、愉悦精神享受,又能快速领略盘锦城市生活的独特魅力。
孙焕新:对于每一座城市而言,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钢筋混凝土,文化内涵才是一座城市的特色,“城市文化会客厅”将这座城市的经济、文化、历史等融会贯通。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不断深入挖掘盘锦旅游发展潜力,加快旅游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展“红海滩+”“生态+”,开展了一系列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经过10年的经营,正在朝着一个有故事、有历史、有文化,项目丰富、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景区发展,目前已形成文化展示特色化、旅游项目多元化、服务品质精细化的盘锦旅游新亮点。
张 悦:盘锦在外来游客的印象里更多的是石油和化工,再就是湿地和红海滩。如何让游客更快速地了解盘锦,发现盘锦的美、领悟盘锦的好,“城市文化会客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其实是一台了解盘锦的直通车,更是一部展示盘锦魅力的短片。“城市文化会客厅”就是一座城市的缩影,在游客来盘锦这短暂的一两天内,他所接触到的一切都代表盘锦的形象和温度。它的作用是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接待、休息、交流等功能,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在这个“会客厅”里,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城市的底蕴、品位和热情好客。
如何以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旅消费升级,实现“城市文化会客厅”文化精神与艺术气息、生态活力的交融与共振?
孙潜彤: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可谓当下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的新业态、新模式,国内新晋的网红城市多半带有这种文旅消费升级色彩,它满足了人们线下体验的独特感受,特别贴近年轻人追求故事性、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消费观。
“城市文化会客厅”吸引眼球,需要动员吃住行、游购娱、体展演等十八般武艺,让文化场景活起来、火起来。以文塑旅,把传统民俗、民间艺术融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戏剧场、电影院等文化空间。有了创新供给和多元选择,精神大餐自然会转化为消费盛宴。
林 喦: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培养民众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气息很重要,一方面要形成氛围,做好“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规划,从建筑建设的规划、品牌打造、维护到公共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有效的日常训练来涵养,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更需要每一位城市公民共同维护。另一方面,要具有城市自己的文化IP,无论是品牌实物的效果体现还是吸引力的增添打造,都需要城市立得住的“名人效应”和有品牌性的文化活动去激发和引领,比如乌镇创建的戏剧节,汪曾祺笔下高邮的咸鸭蛋以及高邮借用汪曾祺宣传高邮等等。
孙焕新: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以丰富景区新业态、创新景区新模式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积极探索打破“门票经济”,推出面向全国游客阶段性免费等政策,助推文旅市场消费热潮。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新增新业态项目,整合域内业态资源,构建多层次文旅节庆体验,形成了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品牌形象,以“盘锦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红海滩音乐节”“赶海节”“湿地守护星”等众多主题活动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将文化艺术融入百姓生活,文娱节目不断,萨克斯、小提琴、吉他乐队、舞蹈演出轮番上演,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文化精神与艺术气息有效融合。
张 悦:文旅消费升级的显著特点,是文旅休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消费大众化、常态化,需求特色化、体验化,产品多元化、功能融合化的新格局。新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沉浸式体验、艺术交流旅游、博物馆文创、非遗体验、文旅夜经济等新业态。随着大众文旅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游客需求的增加,文旅企业的产品就需要快速的更新,引进新业态,快速地增加新消费,适合“90后”“00后”新消费群体的需求,如以拍照打卡为核心的业态、慢生活业态、有猎奇功能的业态、多巴胺色系艺术业态等等。这些新业态和新消费的融入,可以在更大的空间优化文旅资源配置,形成新业态引领、新项目示范、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的新格局,为拉动和促进游客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提供丰富产品和多元化选择。
如何探索推进文旅融合IP工程,打造对市民特别是对广大青年更具吸引力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孙潜彤:怎样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文化特性的文旅元素,是需要重点设计和重点投入的。任何一个文旅IP,如果没有新意,没有迭出新意,就不会有回头客。让新客变常客,新鲜感从创意和技术中来。数字技术的进步给沉浸式文旅场景营造创造了条件,借助大数据、3D、人工智能等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旅行记忆更深、体验更佳,更愿意为新颖模式买单。盘锦“城市文化会客厅”可以加持虚拟现实、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技术,“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给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带来更丰富更立体更逼真的场景体验。
林 喦:一方面,要有对青年人日常生活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比如就业,在各大城市都在引进所谓“北大、清华”优质毕业生的时候,我们的城市能给家乡的大学或本省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购房政策、不歧视第一学历,让家乡人更爱家乡,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年轻人能长居久安。另一方面,举办让青年人向往和奔赴的品牌活动,让年轻人有可参与有体验感的活动,举办一个活动,不应该就为了挣得一项高额的门票,客厅啊,一走一过不行,要能留下来,住下来,要消费在客厅。
辛亚萍:盘锦作为一个年轻的旅游城市,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力量,深挖盘锦有礼、盘锦礼物等文化IP,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将这些IP融入到“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设计和活动中,使市民和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盘锦的文化。设计别致、多元经营是吸引年轻人注意的“第一道关”。作为承载城市文化生活的场所,我们离不开书店,它为消费者带来多维度的良好体验,深刻影响了城市的生活美学,更坚持地域文化展示特色,深耕文化元素。采用国内鲜有的复合经营模式和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空间,可以在“全国最美”的称号上深耕细作。
孙焕新:做好面向广大青年的IP营销,是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文化会客厅”的有益探索。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结合广大青年对旅游消费的新需求,推出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系列旅游产品。举办红海滩音乐节活动,打造盘锦音乐节IP,人流量的增加和关注度的提升,有效带动了盘锦文旅产业的发展。强化校企合作,组织举办渤海大学第四届“渤海回声”暨盘锦红海滩“湿地守护星”主题朗诵会等活动,以“景区+高校”合作新模式,拓展大学生青年群体破年龄层宣传。建设红海滩国家水稻公园,实现生态农业、农业观光、农耕文化、稻作文化、科普教育、蟹稻共生展示、动感体验、科学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综合服务功能。
张 悦:文旅融合IP是通过主动识别并挖掘优秀地方文化,并利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和传播,文旅融合IP建设有利于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和各类旅游品牌建设。以广厦艺术街为例,是以书画艺术为核心IP,以旅游休闲为配套,随着长期的坚持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辨识度的IP,让人们一提到广厦艺术街,就会想到书画艺术。在巩固IP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主动识别并挖掘优秀地域文化,并利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和传播,以文旅IP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IP建设之路。
如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打造具有盘锦地域特色的城市地标,把文化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
孙潜彤:文化旅游本身就是经济产业,新形势下有两种发展路径:一个是激发自身创新创造活力,从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升级;一个是带动、拓展城市发展的全产业链。文旅消费仅停留在“一日游”“二日游”的门票和住宿收入,那就摆脱不了“旺季撑死”“淡季饿死”的周期循环。盘锦力推“全域深度游攻略”和“多日游”精品线路,正是这种积极探索,引导传统观光游向赛事游、节庆游、研学游、文化游等休闲度假模式转变,联动起全市商业、餐饮、娱乐、农事等产业及旅游沿线乡村经济的发展。
林 喦:要把地域的历史、文化、特色发挥好,加强点和面的内在联系,形成一条线,一个面,方便于民,本土性、地域性特色要凸显,服务到位。地标不要总是盯在某一个建筑物上,高质量发展最终都是人的高质量,最终要形成人的文化的地标,比如出租车服务,交警的服务,停车场的管理服务,特色餐饮业等,都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地标。即使所谓的“物”的高质量提升上去了,人的服务不到位,“物”的地标也会被拉垮的。
辛亚萍: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鼓励创意人才和企业在盘锦发展,激发创意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要着重发掘和展现盘锦本土的地域文化元素,联合当地艺术家、设计师、非遗文化传承人孵化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如盘扣、苇编、锔瓷、折纸、剪纸等,培育本土文创品牌。引进故宫、国家图书馆等国内顶尖文创,与国内顶尖文创设计团队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会大大丰富文创产品的板块,紧跟市场潮流和消费者需求,注入“文创+”的长久活力,助力盘锦文旅高质量发展。
张 悦:文化与生活,还是存在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活”起来,需要持续用力。我们要把文化转化到潜移默化的消费中,比如文创、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型业态、歌剧舞剧、光影空间等,促进文化传承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既要以文化创新之力赋予经济发展以价值意义,也要以文化创新之力赋予经济发展更高的组织效能,还要用先进文化的活力因子赋予经济发展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文化创新必须以人民的需要为中心目标,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现代化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充分调动全体人民进行文化创造创新的积极性,激发文化创造创新活力的文化认同。
放在现代城市发展格局里,如何将“城市文化会客厅”持续打造成为新的乡愁?
孙潜彤:现代城市发展格局里,不止于美术馆、艺术街、博物馆、碑林可以叫“城市文化会客厅”。自然生态景观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它们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城市印记和浓浓乡愁。比如盘锦的滨海芦苇湿地保护,吸引了几百种上百万只鸟类,还有濒危的斑海豹,它们也是“厅上客”,是宜居盘锦独特的名片、标识和金字招牌。再比如,游客选择在大洼区大堡子村租住精品主题民宿,体验稻作生活;在“菜根堂”摘几枚碱地柿子,在“国风堂”听一节国学课,在“稻中道”来一场骑行……日子浸在景观中,快乐慢生活。盘锦美丽村庄带动了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乡土美食、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成为外地客流连缱绻的新乡愁。
林 喦:我们为什么会爱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你给予他人什么,他人就会回报你什么,这个道理很简单。新的乡愁不是打造的,是养成的,是一种留恋的习惯养成,是一代代人努力约定俗成的恪守乡约。
辛亚萍:就盘锦而言,辽河口文化是土生土长的盘锦人绕不开、抹不去的乡愁,也是我们激发创造创新灵感的不竭源泉。事实证明,城市发展格局中,文化发展是重要的一环,而文化需要实物的体现,更需要营造一个氛围场,有一个能够让人们在待客交友的同时,可以交流文化现象、感受文化氛围、创作文化作品的休闲环境。
盘锦这座城市在不断发展,市民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我们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也要不断提升,提升的方向有两项十分重要,一是抓住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坚守自己的文化初心。在展览展会、赛事举办、出版发行、平台推介等一系列活动中,“辽河口文化”始终是我们最充足的底气,对内为市民奉献了众多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加深了幻影娱乐注册民对“辽河口文化”的了解;对外我们不断向上开花,让“辽河口文化”拥有更广泛的展示舞台,为世界各地的盘锦人纾解一份乡愁,带去一份美好。
孙焕新:做好“四个注重”:一是注重保留和传承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的历史文物、传统手工艺品和文化艺术品等,持续打造乡愁的氛围,让来访者在其中感受到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二是注重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赋予传统元素新的意义和形式。例如,可以邀请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等开展创作、交流和展示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环保、节能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效益。四是注重营造出人文关怀的氛围,设置读书角、茶室等休闲空间,提供文化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让来访者在这里感受到城市的温情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