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滨崛起千亿级绿色智慧化工园区
台湾长春化工(盘锦)有限公司锂电池铜箔生产车间。孙疆摄
渤海之滨,辽东湾畔。从宝来利安德巴赛尔石化有限公司顶层远眺,纵横交错的工业管廊,井然有序的标准化厂房映入眼帘。更远处,万吨油轮缓缓驶入港口,LPG船靠泊在码头紧张作业……连续4年进入“中国化工园区30强”行列,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辽滨开发区”),这个千亿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正在盘锦大地加速崛起。
辽滨开发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从原油起步,历经多年发展,已从单一石油炼制逐步扩展到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多产业链门类。2021年,辽滨开发区石化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跻身国内20家千亿级超大型化工园区之列。
截至去年底,辽滨开发区拥有乙烯产能100万吨/年,并向下游延伸发展了35万吨/年苯乙烯、80万吨/年聚乙烯等项目;拥有丙烯产能120万吨/年,并向下游延伸发展了26万吨/年丙烯腈、60万吨/年聚丙烯等项目。石化及精细化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在保持千万吨炼化规模的基础上,辽滨开发区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模式,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精绘招商图谱,精选绿色产业项目。通过以商招商、以产招商模式,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加速石化中下游企业集聚,成功吸引利安德巴赛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等石化产业链条。
随着1500吨/年聚醚醚酮、60万吨/年ABS等项目先后竣工投产,国资、民资、外资“三资并进”势头不减。随着辽宁中茂特种添加剂项目成功投产、辽东湾新材料孵化中心运营团队的成功组建、高端新材料及改性一体化项目的有序运营,辽滨开发区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孵化、新材料产业培育“三基地”建设成效初显,精细化工产业的“脊梁”正在加速形成,助力盘锦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步伐更加矫健。
按照高端园区、绿色园区、智慧园区发展思路,辽滨开发区加速发展特色产业,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依托区域内现有炼化、有机原料、特种橡胶、专用精细化学品等产业基础,集中周边优势石化产品资源,开发区不断延伸烯烃产业链条,实现耦合共生发展,努力构建基础石化原料深加工产业体系,大力培育特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橡塑制品产品等集群。目前,辽滨开发区已形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功能助剂、新能源材料五大产业集群,涵盖通用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合成橡胶等13个领域。
在不遗余力做好石化主业的同时,辽滨开发区不断促进精细化工产业管理升级,提升园区品质;聚焦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智慧园区及园区循环化改造等示范试点,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物流、能源、消防、安全环保和产业企业产品协同的“六位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辽滨开发区大力实施“双碳”战略,不断提高域内污水收集处置能力。目前,开发区西扩区化工污水收集及水质监控系统工程已投入使用,作为北方工业园区唯一架空压力管道,满足了沿线现有化工企业与滨海大道北侧企业的生产、生活污水收集需求。通过视频监控和水温、流量、压力、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全面加强沿线企业排污管控,确保污水全面达标排放。
化工园区封闭管理系统启动运行,5G智慧化工园区成为东北地区首家“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系列务实举措的落地,不断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和优势,推动园区建设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聚焦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辽滨开发区聚力产业链中下游,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精细化工”发展路线,持续推动“减油增化”,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各项工作,推动域内石化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不远的将来,随着一批绿色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辽滨开发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将不断拓展,高端化、集成化、链群化、绿色化、循环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将加速形成。
预计到“十四五”末期,辽滨开发区石化产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有望升入国内化工园区十强行列。届时,这里将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样板以及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