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pjsrmzf-2022-000122 | 主题分类: | 市政府办文件 |
发文机关: | 幻影娱乐注册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2-08-29 |
标 题: | 盘政办发〔2022〕12号 幻影娱乐注册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幻影娱乐注册 “十四五”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规划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盘政办发〔2022〕12号 | 发布日期: | 2022-08-29 |
主 题 词: |
盘政办发〔2022〕12号 幻影娱乐注册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幻影娱乐注册 “十四五”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幻影娱乐注册“十四五”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幻影娱乐注册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幻影娱乐注册“十四五”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推动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对照《辽宁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发展规划》《幻影娱乐注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仓储、物流、贸易、加工企业由150家增长到200余家,粮食标准仓容由100万吨增长到300万吨,粮食港口吞吐能力由400万吨增长到1100万吨,粮食加工能力由300万吨增长到870万吨,粮食加工产业产值由50亿元增长到185亿元,粮食产业实现较快发展。依托全市优质稻谷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引了中储粮、益海嘉里、汇福粮油、北大荒等国内外知名粮食企业在盘锦落户投产,粮食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产业链条进一步细化。近年来,幻影娱乐注册致力于发挥粮食企业规模优势,不断加大粮食深加工产业发展力度,逐步提高粮油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已初步形成仓储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四个产业层级。粮食仓储物流产业,依托中储粮盘锦储备基地承接“北粮南运”及进口粮食转运任务,港区粮食年中转量达到700万吨。粮食初加工产业,依托全市150余家稻米、大豆、玉米加工企业,粮食年加工量超过400万吨。粮食精深加工产业,依托益海嘉里、恒际生物、和田食品等企业,加速与江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研发及成果转化进程,以稻壳、碎米、米糠等副产物为原料,生产稻米油、谷维素、天然阿魏酸等高附加值产品。综合利用产业,依托鑫海源,以固废油料、皂脚为原料生产抗磨剂等产品,实现了脚料的循环利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
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重点粮食产业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87.9亿元。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汇福粮油饲料蛋白、鑫海源植物油副产物综合利用、北大荒粮食仓储物流基地、盘锦港粮食农资物流产业园、益海嘉里金龙鱼系列产品深加工、丰海水稻天然硅资源综合利用等17个重点粮食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中储粮油脂直属库粮食仓储物流、中储粮辽东湾直属库建仓二期、神州沃良三产融合示范园、盘锦临港经济区粮食仓储标准厂房4个项目加快推进,以及恒际生物阿魏酸、和田食品大米蛋白肽等精深加工项目顺利实施,为粮食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盘锦港已建成2个7万吨级以上粮食专用泊位,成功获批国家水运散货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是全国沿海线路11个重点粮食物流节点和粮食物流环渤海进出口港口节点,至云贵川、东南沿海两条粮食专用大通道顺利开通运行。随着金帛湾站、沈铁物流基地以及中储粮标准化铁路专用线投入使用,公铁水年转运接发能力达到2000万吨,粮食集疏运体系逐步健全。
稻米实现稳产优质。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水稻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5%,成为全国首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组建盘锦大米产业联盟,构建“产业联盟+基地+农户+订单”的农业现代经营模式,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引进种植越光等一批优质品种,“订单种植”43.5万亩,粮食优质品率不断提高。推广应用电子检温、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空调调节“四位一体”的生态低温冷链储藏技术,实现了粮食全年低温生态储藏,有效保证粮食品质。粮食价格监测、稳价保供等应急体系日趋完善,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专项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5%和10%,幻影娱乐注册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大米品牌效应凸显。实施品牌引领战略,以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为平台,加强盘锦大米品牌宣传推介,盘锦大米在全国各大展会上成绩斐然,“粳冠”盘锦大米荣获第22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金质产品奖,“一目惚”盘锦大米食味值荣获第2届全国粮食交易大会《中国好粮油·大米》粳米榜首,鼎翔米业等大米企业连续获得17届、18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粳冠玉粳香盘锦大米、粳冠优质有机盘锦大米、盘粮盐粳927大米等被认定为“中国好粮油”产品。盘锦大米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纳入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品牌价值达到529亿元,位居辽宁省第一、全国第二。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形势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可获得性持续降低,贸易均衡格局被打破,全球粮食不安全预期显著增加。从国内情况看,粮食生产和供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供过于求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个性化、多元化、绿色化、功能化消费持续增长,也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体来看,未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破解粮食产业发展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会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
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同样也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将极大带动中储粮及省、市各级粮食储备机构加大粮食储备和加工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升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供应能力,对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层面来看,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将加快凸显盘锦港“北粮南运”物流大通道的关键节点作用,有利于推进黑、吉、辽及蒙东地区粮食物料和产业互动,为促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乃至东北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从自身层面来看,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有利于充分发挥盘锦作为东北地区水稻主产区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加速粮食仓储物流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集聚,提高粮食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产品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于盘锦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根本,以畅通粮食流通贸易和壮大精深加工产业为核心,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导向,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产业发展赋能,协同推动贸易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着力提升幻影娱乐注册粮食产业综合素质、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打造“北粮南运”物流大通道重要枢纽,构建具有盘锦特色的高质量粮食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建设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区域性保障城市。
以强化产业基础、集聚产业势能、提升产业能级为目标,分阶段打造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逐步形成大粮食、大流通、大贸易、大食物、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强化产业基础。到2022年末,服务粮食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拓宽型深水航道工程验收投用,盘锦港“北粮南运”及进口粮食转运配套体系日趋完善,粮食装卸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港区粮食中转量达到1000万吨,全市粮食加工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集聚产业势能。到2025年,阜盘铁路建成通车,盘锦港“北粮南运”重要枢纽地位有效确立、全国进口粮食转运枢纽初步成型,粮食精深加工产业稳步发展,贸易量和加工量显著提升,产品研发转化能力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港区粮食中转量达到1500万吨,全市粮食加工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渐具规模。
提升产业能级。到2035年,盘锦港成为全国进口粮食转运重要港口,粮食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粮食加工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级,盘锦成为全国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
坚持现代化、规模化,不断提升粮食中转、仓储、流通能级,打造粮食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坚持标准化、规范化,逐步提高港口通航和陆路转运能力,建设“北粮南运”物流大通道重要枢纽;坚持集约化、集群化,做细稻米加工产业链,做优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加工产业链,做实玉米加工产业链,做新衍生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形成“一中心、一枢纽、四链条”的集散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盘锦港区已建成8个5万吨级以上的粮食船舶作业泊位,其中7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2个。开通15条班轮航线、23条外贸线路及“盘蒙欧”“盘满欧”集装箱班列,沈金铁路(沈阳—金帛湾)、沟海铁路(沟帮子—海城)及京哈高速、丹锡高速、阜盘高速、疏港高速公路的建设,构成了盘锦港对外运输主通道。全市粮食仓储、物流、贸易企业达到50余家,目前已集聚中储粮、益海嘉里、北大荒、中国物流等国内外知名粮食企业在盘锦落户投产,正在持续推进中储粮盘锦储备基地建设,粮食仓储物流贸易集聚初具规模。2020年港区粮食物流企业实现中转量7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
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区;中储粮盘锦储备基地;盘锦临港现代物流基地;东北快递(电商)物流产业园。
到2022年末,港区粮食中转量达到1000万吨;到2025年,港区粮食中转量达到1500万吨,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渐具规模;到2035年,盘锦港成为全国进口粮食转运重要港口,粮食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成为全国粮食储备集散中心。
依托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区、盘锦临港现代物流基地,以中储粮盘锦储备基地为龙头,加快推进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二期、北大荒铁路物流、京粮盘锦港粮食物流产业园、粮食专用泊位等项目开工,提升粮食仓储能力和中转水平。依托盘锦港及盘锦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和完善设施功能,重点发展粮食贸易产业,打造区域性进口粮食转运中心。
以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临港经济区为辅,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建设大宗粮食交易平台和期货实物交割地,重点发展大宗粮食仓储、物流和贸易,打造粮食储备、集散的主要承载地;临港经济区建设盘锦港外大型国有粮食仓储库,承接中储粮盘锦储备基地进口粮食储备外溢。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到2020年,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达16445.07万吨,较2016年增长16%,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4.56%,东北大粮仓地位不可动摇。随着全国粮食销售区向沿海地区集中,铁水联运比例不断增加,运输方式呈现多样性、复合式的发展。“十三五”以来,盘锦港成为全国粮食主要装船港,获批国家水运散货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北粮南运”粮食下水量迅速增加,由不足50万吨/年增至260万吨/年,标准仓容由100万吨增至300万吨。特别是金帛湾铁路场站、沈铁盘锦港综合物流基地以及中储粮物流基地等5条铁路专用线建成使用,以及陆续开通的至京唐、宁波、日照等多条集装箱航线,有效带动“东北—盘锦港—东南沿海”“东北—盘锦港—云贵川”海铁联运发展。
(二)发展载体及平台
盘锦港;沈金铁路;沟海铁路;京哈高速;丹锡高速;阜盘高速;疏港高速。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末,盘锦港区粮食下水量达到300万吨,航线数量达到15条;到2025年,盘锦港区粮食下水量达到500万吨,航线数量达到30条以上,干线运输、区域分拨、物流信息、多式联运、物流服务、“北粮南运”的收储、分拨、运输、中转和深加工业务等功能水平明显提高,阜盘铁路建成通车,“北粮南运”粮食物流大通道重要枢纽基本建成;到2035年,盘锦港成为东北地区“北粮南运”最具影响力港口,粮食下水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发展重点
依托盘锦交通区位优势,推进“哈尔滨—长春—沈阳—盘锦—南运”粮源通道建设;推进“盘锦—京津冀地区”“盘锦—山东—中部地区”“盘锦—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盘锦—东南沿海地区”等4条销粮通道建设;推进主产粮区的内陆干港建设;推进盘锦港集装箱码头“四进”“四出”智能道口建设,增加岸桥2台、场桥10台;推进粮食专用码头、阜盘铁路等项目建设。
(五)空间布局
依托盘锦港东北地区最近出海口的空间优势,以中储粮物流、北大荒、中国物流等重点粮食物流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粮食行业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将盘锦港建设成为畅通“哈尔滨—长春—沈阳—盘锦—南运”粮食物流大通道的重要枢纽。
“十三五”期间,全市稻米加工企业达到14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达到41家,包括初加工企业38家及精深加工企业3家。水稻初加工方面,年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其中,加工能力较强的代表企业有年加工能力30万吨以上的益海嘉里粮油,年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的神州沃良,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鼎翔米业、龙人米业、柏氏米业、鹏跃米业等;水稻年加工量超过140万吨,大米年加工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统计产值超过50亿元。稻米精深加工方面,依托益海嘉里、丰海生物、兴旺油脂、恒际生物、和田食品及鑫海源等企业,利用水稻初加工副产物,生产稻米油、白炭黑、谷维素、天然阿魏酸、麦芽糖和大米蛋白粉等,统计产值达到5亿元,其中,产值较大的有恒际生物阿魏酸1.5亿元、兴旺油脂稻米油1.3亿元、和田食品麦芽糖及大米蛋白粉0.7亿元、丰海生物白炭黑及活性炭0.5亿元等。
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粮油高科技产业园;盘锦临港经济区;盘锦高升经济区;盘山县、大洼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区);盘锦大米产业联盟;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盘锦—江南大学”粮食科技合作平台;“盘锦—大连理工大学”粮食科技合作平台。
到2022年末,稻米加工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稻米及副产物加工研发转化能力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稻米加工产业产值达到240亿元;到2035年,稻米加工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盘锦成为全国稻米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
进一步实施盘锦大米品牌战略,依托江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区的盘锦大米品质进行分类评价,制定盘锦大米品牌认定和质量标准,提升盘锦大米国内知名度,推动盘锦大米加工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破解盘锦大米加工企业小散低加工格局,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聚度和产能利用率,支持企业发展蒸谷米、留胚米等营养强化米加工项目,重点发展以碎米、米糠、稻壳等副产物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业。
——发展以优质大米和碎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产业。依托神州沃良、和田食品等企业,支持发展营养米粉、米饼、米糊、米乳饮料等营养性食品饮品,蛋白粉、大米淀粉糖等功能性食品,以及米醋、米酒等调味食品;培育发展湿态无菌米饭、重组方便米饭、鲜食米饭等米制品主食产业化项目,开发干态方便米饭等救灾应急米饭品种。支持和田食品大米蛋白肽等项目延伸建设,利用剩余淀粉组分为原料,发酵生产食品和饲料用氨基酸、有机酸。
——发展以米糠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业。依托益海嘉里、恒际生物等企业,支持发展米糠可食化项目,拓展精炼稻米油、米糠蜡、谷维素、天然阿魏酸、香兰素等高附加值产品规模。以米糠油精炼的副产物蜡糊为原料,提取米糠蜡。鼓励企业利用压榨剩余米糠粕或脱脂米糠,研发生产维生素E、甾醇、神经酰胺、米糠蛋白(蛋白肽)、膳食纤维、植酸、肌醇和磷酸氢钙等产品,引导副产物精深加工向保健医药等领域延伸。
——发展以稻壳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业。依托东北地区丰富的稻壳资源,为域内企业生产提供生物能源支持。依托丰海生物,以水稻稻壳灰为原料,利用物理加压、低温白化燃烧等方式,增加白炭黑、活性炭等产品生产规模。
依托高升经济区神州沃良等企业现有食品生产加工基础,发展大米休闲食品、快消食品、健康饮品、调味用品等产业,打造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区。推进大米加工能力向榆树、平安、清水、沙岭等基础较好的镇街整合集聚,建立与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经济区和高升经济区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衔接的共同体,为粮食精深加工产业提供物料支撑。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大型油料作物加工企业4家,全部为规上企业。其中,大豆加工企业3家,为中储粮油脂工业、汇福粮油蛋白、汇福粮油油脂;花生加工企业1家,为益海嘉里食品。中储粮油脂工业油脂加工、汇福粮油饲料蛋白、汇福粮油油脂精炼及综合深加工、益海嘉里花生油加工4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52亿元,随着项目竣工投产,幻影娱乐注册大豆年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花生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年加工量累计超过300万吨,统计产值超过100亿元。正在积极谋划推动总投资10.3亿元的中储粮油脂工业油脂加工(第二条生产线)、总投资6亿元的汇福粮油饲料蛋白(第二条生产线)等项目,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大豆等油料作物年加工能力将达到600万吨。
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粮油高科技产业园;中储粮盘锦储备基地;盘锦临港经济区;“盘锦—江南大学”粮食科技合作平台;“盘锦—大连理工大学”粮食科技合作平台。
到2022年末,大豆等油料作物加工产业产值稳定在130亿元。到2025年,大豆等油料作物及副产物加工研发转化能力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大豆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吨,产值5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数量达到2家,大豆等油料作物加工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到2035年,大豆等油料作物加工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盘锦成为全国重点大豆及花生加工基地。
稳定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加工产能,重点发展低温豆粕、花生蛋白等精深加工产业,研发生产生物化工等系列产品。
——拓展以大豆、花生等为原料的初加工产业规模。推动中储粮油脂和汇福粮油大豆加工项目建设,适度引进大豆加工项目。以优质花生为原料生产高端植物油,新增小包装食用油生产线。
——发展以豆粕、花生粕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业。以豆粕为原料,开展低温脱溶工艺的开发,进一步制造功能性大豆蛋白粉和大豆功能肽。支持发展以大豆蛋白为原料的蛋白奶、植物基人造肉等项目。以豆粕和花生粕为主要原料,添加特定菌剂或饲料用酶,生产发酵饲料、饲料浓缩蛋白等产品;规划发展食品添加剂等产品。
——发展以加工大豆、花生产生的油脚、皂脚等副产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业。依托鑫海源等企业,充分利用皂脚、油脚、库底油和白土油等,生产大豆磷脂、生物柴油、油酸甲酯(乙酯)、工业甘油、植物油酸、抗磨剂、二聚酸、聚酰胺树脂等产品。
——发展以豆皮、豆渣等为原料,开展大豆可溶性多糖和大豆膳食纤维项目。
依托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粮食企业集聚优势,规划建设粮油生物高科技产业园,发展大豆等油料作物规模化精深加工、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天然工业添加剂、生物基材料与化学品等产业。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园,承接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大豆产业延伸。
“十三五”期间,全市拥有正邦饲料、新希望六和饲料、兴牧饲料、意丰饲料等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饲料的加工企业15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玉米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混合饲料等产品年加工量达到20万吨,统计产值达到5亿元。
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粮油高科技产业园;中储粮盘锦储备基地;盘锦临港经济区;“盘锦—江南大学”粮食科技合作平台;“盘锦—大连理工大学”粮食科技合作平台。
到2022年末,玉米加工产业产值稳定在8亿元。到2025年,引进大型淀粉、饲料企业5家,玉米加工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到2035年,玉米加工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依托“北粮南运”物流通道节点和中储粮进口玉米配额优势,重点发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业。
——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产业。以东北玉米及进口玉米为原料,生产混合饲料或研磨淀粉。引进山东西王、三星等大型玉米油加工企业,建设玉米油加工项目,发展玉米胚芽油等精深加工产业。
——发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产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发展多用途变性淀粉项目,如造纸用、化妆品用、烘焙用等变性淀粉,发展玉米抗性淀粉项目。开发功能性玉米淀粉发酵类产品,如聚乳酸、丙酸、苹果酸、丙酮酸等有机酸,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等酶制剂,阿洛酮糖果葡糖浆、低聚异麦芽糖、塔格糖、赤藓糖醇等功能性糖(糖醇)。
依托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经济区近港优势,发展玉米及玉米淀粉为原料的畜牧家禽饲料、精细食品、医用产品等主导产业,推动全市玉米产业稳步发展。
重点围绕水稻、大豆、玉米及特色植物等资源,依托江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专业院校,强化校企合作深度和科研成果转化进程,利用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手段,打造具有幻影娱乐注册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高效细胞工厂,实现生物质资源向氨基酸、维生素、甾体药物中间体、营养化学品、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等高值化资源的绿色转化。
强化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辽宁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条例》,修订完善《幻影娱乐注册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市级储备粮法治化管理水平。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推进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到2025年企业社会责任储备规模达到1200吨。加强政策性粮食收购入库、存储、销售出库全过程监管,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强化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市级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鼎翔米业、柏氏米业等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作用,提高特殊情况下粮食调控和应急处置水平。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质量。扎实做好军粮保障工作,严格执行军粮供应政策,提升军粮供应服务水平,确保军粮质量。优化整合粮食供应网络,合理布设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到2025年布局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5个、应急加工企业40家。
强化粮食监测体系建设。密切跟踪市场动态,立足粮食“产购储加销”全过程,健全“国家—省—市”粮食价格日常监测机制,构建系统全面、专业权威、及时高效的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市、县(区)粮食质量安全综合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推动国家粮食质量卫生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储存品质指标、卫生指标等全项目检测。完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依托各级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和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建立粮食质量动态信息数据库,健全完善粮食质量追溯体系。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科学监测评价耕地质量,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产出能力。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级水稻主产区重要作用,到2025年全市水稻生产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等建设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综合效应,为保障国家、省、市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规范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品质。支持企业按照欧盟标准开辟出口种植区域,实施选种、育苗、插秧、施肥、收割等环节特色化管理。在重点仓储企业大力推广应用低温储藏、低温烘干等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实现粮食长储长新。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区域特色种子制繁基地及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依托盘锦大米产业联盟,推动盘锦大米“十大庄园”品牌建设,推广锦稻系列、盐粳系列等优质品种,到2025年特优水稻品种种植面积提高至20万亩。
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持续开展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强化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到2025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广循环农业技术,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区域实时气候条件和水稻外观长势监测机制,科学适时安排水稻收获期。加强灾害监测与农情信息调度,健全粮食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网络,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加大农机与农艺融合力度,巩固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成果,水稻等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7%左右。
提升港口运输能力。推进盘锦港2号路建设。推动粮食专用泊位回旋水域疏浚工程,满足7万吨级主力粮船满载停靠需求。加强港口粮食泊位装卸设施能力提升,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铁水、公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打造智慧港口信息化服务系统,全面应用海勃TOPS5.0集装箱管理平台,在港区配套建设粮食专用配送场站,提升粮食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和运转效率。加大港口通关一体化建设力度,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提高通关效率。积极对接辽港集团,规划建设2个5至10万吨级粮食(含油脂)专用泊位,增开至上海、南沙、长江区域、福建区域以及西南区域等重要港口的粮食运输直航航线,满足粮食物流发展和中转需求,增强盘锦港“北粮南运”和进口粮食转运承载能力,打造形成粮食专业领域智能化、现代化特色港口。
提升陆路运输能力。加强疏港铁路与临港经济区、重点粮食企业铁路专用线的规划衔接,推动铁路进港口、进园区、进企业。推进阜盘铁路、沈金铁路复线和北大荒粮食铁路专用线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法盘线曙光大桥、丹东线改建等8条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和营盘线、杜田线等县级公路改造项目,提升粮食直运能力,到2025年域内粮食铁路专用线达到9条。规划建设大洼西安至辽中段高速公路连接线,缩短港口与黑龙江、吉林粮食产区运输距离。推动“盘锦港—周边城市/全国饲料加工区”的进口大豆、玉米等粮食运输通道建设。
提升粮食仓储能力。推进中储粮盘锦储备基地大型粮食仓储项目建设,在港区30公里半径内适宜地区规划建设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仓储库,到2025年全市粮食仓储能力新增300万吨。实施“粮安工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等重点企业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管理能力。提升中储粮辽东湾直属库、中储粮盘锦直属库、中储粮油脂直属库等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打造区域性粮食集散枢纽。探索以市场化形式建立粮食产业服务中心,引进粮食运输、外贸、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性机构,逐步完善港区及周边地区配送、咨询等服务能力。以中储粮盘锦储备基地为依托,对接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设立盘锦地区中储粮玉米期货交割库,探索发展东北腹地延伸库,支持大型企业申报粮食期货交割厂库。依托东北新发地农产品供应链中心项目,建设辐射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的粮油批发市场。加强与黑龙江、吉林水稻产区对接合作,吸引两省富余水稻到盘锦集聚加工销售。
培育壮大粮食中转贸易。支持中储粮、北大荒等企业扩大贸易规模,推动进口玉米向周边城市转运,打造东北地区粮食进出口中转及贸易中心。立足盘锦港进口大豆上水口岸,打造东北地区进口大豆定价及加工中心。引导润邦国际、丰发储运等贸易企业发展大宗粮食及粮油产品中转业务。积极盘活园区闲置楼宇,推行免租或低租政策,研究金融配套支持等优惠政策,吸引中小型粮食贸易商和经销商集聚发展。
鼓励企业拓展域外贸易空间。抓住盘锦大米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契机,积极同中粮集团开展合作,以地理标志产品形式打开欧盟国家市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粮食和加工副产物原料资源,鼓励益海嘉里、益仁农业等企业与东北地区大型粮食企业及绥化、佳木斯、通辽等自营场站开展合作,采取签订长供协议、域外收购场站、订单种植基地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粮源、物料采购渠道,到2025年域外水稻收购量达到300万吨。
加快发展粮食电子商务。以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为载体,打造盘锦大米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支持推广网上粮店、微商城、网红店等新兴粮食零售业态。依托东北快递(电商)物流产业园,畅通粮食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深化“粮邮”战略合作,建设粮油小包装产品云仓。以中国(盘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依托,培育跨境电商贸易企业,鼓励建设欧盟公共海外仓。
强化品质品牌建设。鼓励开展商标境外注册,支持企业走出去,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开展绿色优质粮食产品品质评价和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溢价能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绘制盘锦“水稻地图”,突出盘锦大米地理标志和品牌保护,高标准建成盘锦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立“一袋一码”大米产地认证追溯机制,实现优质优价。加强小包装稻米油、大米蛋白等品牌培育,鼓励注册盘锦稻米油等集体商标。到2025年培育“中国好粮油”“辽宁好粮油”产品品牌3个以上。
深入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对接中检集团,结合欧盟准入标准,制定盘锦粮食产业全链条标准。推动成立标准制修订委员会,鼓励重点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优先支持地域特色产品标准制定工作,推动上升为国家级标准。建立与国家粮食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中心合作机制,推动盘锦检验检测中心提高粮食质量指标、营养指标、微生物指标等专业检测能力,加强地方储备质量管控。
加大市场培育开拓力度。积极与首农集团开展合作,鼓励中储粮“金鼎”、北大荒“九三”、汇福粮油“金汇福”、益海嘉里“金龙鱼”等来盘布局,开发小包装食用油系列产品,拓展大中型城市营销渠道。积极争取盘锦大米出口配额和自由贸易权,扩大谷维素、大米蛋白肽、植物提取香兰素等高端保健品原料国际市场份额。
推动产业智慧化赋能。积极推进粮食优质工程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打造覆盖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到加工贸易等各环节的智能管理系统,推动粮食产业赋智高效发展。引导域内粮食企业“上云用数”,构建涵盖企业经营数据、区块链数据、市场动态等方面的粮食大数据体系,运用5G、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为粮油企业生产和投资提供信息支撑。探索与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南京)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开展粮食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建立政企研利益联结机制。依托益海嘉里、神州沃良等重点企业,组建粮食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大连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重联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研发、中试、转化全流程深度合作。规划建设盘锦粮食生物技术研究院和食品研发中心,推进粮食精深加工核心技术攻关。建设盘锦辽滨粮食高科技产业孵化园,吸引国内外粮食及副产物加工技术成果在盘锦转化。
常态化开展招商活动。发挥中储粮、汇福粮油、益海嘉里等“链主”企业引企育企效能,重点围绕食品、营养健康、生物制药等领域,开展靶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中粮集团、邦吉集团、海大饲料、双胞胎饲料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来盘投资建厂,到2025年累计引进30个以上重点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和5家行业龙头企业。
着力培育企业梯队。支持企业生产扩建、技术改造、研发投入、新产品产业化,培育引进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头部企业。鼓励域内中小企业共享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一批粮食加工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初创型企业发展,通过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引导域内大型企业与中小型初创企业建立协同合作关系。到2025年粮油“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10家,新增初创型企业100家以上。
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发挥市级国有担保机构作用,强化对粮食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机构提前介入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建设线上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政银企沟通对接,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务实合作。依托农发行“粮港通”融资模式,支持盘锦港区粮食集港企业“北粮南运”资金需求。
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加强土地保障,探索企业投资粮食精深加工项目“标准地”供给模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加强税费优惠保障,落实法定粮食储备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政策。加强人才保障,打造“双创盘锦精英荟”“海外学子盘锦创业行”等人才品牌工程,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盘创业投资。
第五章 实施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以幻影娱乐注册市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落实的推动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与辽港集团协作,强化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各县区、经济区和各部门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粮食产业政策推进体系,提升重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发挥盘锦大米产业联盟在标准、信息、人才、机制等方面作用,合力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及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和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及专项巡察要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压实各级政府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将粮食安全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一以贯之,实现党政同责。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粮食行业“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序推进粮食收购资格备案工作,全面落实“一网通办”要求,努力实现“秒批即办”,方便企业办事。加强粮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健全事中事后监管。畅通企业投诉渠道,妥善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聚商、养商、育商良好氛围。
成立行业智库。依托幻影娱乐注册、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组建粮食产业专家智库,发挥粮食行业专家、企业家和学者多方才智,同频全市粮食产业发展步调,聚焦政策研究、产业研究、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课题创新、招商引资等,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化、科学化、优质化的决策建议和智力支持。
做好宣传培训。依托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加大国家、省、市有关促进粮食产业发展、节粮减损、减少粮食浪费等政策信息宣传力度,发挥各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粮爱粮的良好氛围。强化各级各部门政策解读和培训,增强推进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整体合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地落实。
政策解读:《幻影娱乐注册“十四五”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规划》政策解读
(图解版)《幻影娱乐注册“十四五”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规划的通知》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