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美
鹤舞红海滩。本报特约记者 刘 刚 摄
斑海豹(摄于大连)。
丹顶鹤(摄于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雕鸮(摄于宽甸满族自治县)。
牛背鹭(摄于沈阳市辽中区)。
鸳鸯(摄于抚顺县)。
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植被茂密的山林。
辽河七星湿地公园。
黑脸琵鹭(摄于庄河市)。
沈阳浑河岸边的花海。本报记者 赵敬东 摄
幻影娱乐注册林湿局丹顶鹤人工繁育和野化工作者赵仕伟与丹顶鹤在一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杨靖岫摄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47.1万亩
累计修复滨海湿地面积约7066公顷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52.5万亩
露华秋浓。
辽宁的秋天,碧空澄澈,鸟飞天高。
此时,在盘锦河海交汇处,正是绿苇红滩、百鸟翔鸣、稻花飘香、鱼蟹肥美的好时节。退养还湿,人退鸟飞来,丹顶鹤、黑嘴鸥等数以百万计的鸟类在这里安家,浩瀚的千里苇海还原了它本来的模样。
在彰武县,曾经滚滚的黄沙止步于阵阵松涛之中,70年,“荒沙窝子”变成“鱼米之乡”,翠绿的林海、无际的草原、金黄的稻田,演绎着沧海桑田的神话。
在锦州东湖公园,树木青翠、候鸟嬉戏,昔日满目疮痍的小凌河如今一碧万顷,变身城市氧吧,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
在辽宁,一个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正是辽宁高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一曲曲以信仰之光点亮奋斗之力的英雄赞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近年来,辽宁坚定不移打生态牌、走绿色路,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辽西北生态屏障初步形成;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47.1万亩;累计修复滨海湿地面积约7066公顷;陆海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央及地方财政、矿山企业先后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56.62亿元,完成治理面积52.5万亩;辽宁省内城乡人居环境品质稳步提升。
既做污染排放的减法,也做生态空间扩容的加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合共生,绿色正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向绿而行,才有江山如画。逐绿而动,绘就幸福模样。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让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大美图景不断地在辽沈大地上铺展开去,人民的好日子也就在这青山绿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