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县胡家学校校园文化墙。本报记者 高 爽 摄
安装有智慧黑板的盘山县古城子学校教室。(资料片)
盘山县实验学校草编社团成果展示。本报记者 高 爽 摄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年来,盘山县教育事业实现了从“两基普九”“双高普九”到“全省首个基础教育强县”“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历史性跨越。2021年以来,瞄准创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目标,盘山县再次按下了先人一步的“快进键”,开启了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新征程。
优先发展教育的“盘山方案”
一场风雪过后,严寒冰封了大地。但盘山县羊圈子小学的孩子们仍然可以开心地抱着篮球来上学,并且热切地期待着体育课的到来。校园里新建起的风雨操场,让他们再也无惧风雨。
像羊圈子小学一样,这样的风雨操场同样出现在盘山县很多义务教育学校,全县万余名学生因此受惠。
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4亿元用于新一轮学校标准化建设,高标准配置校舍、仪器设备等设施设备,新建艺体综合楼11栋,建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智慧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尤为突出。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来源于盘山县坚持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的坚定理念。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投入是关键。盘山县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重要民生工程的高度,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纳入重点实施项目。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成品油案件影响,全县财政收入受挫严重,教育投入仍坚持做到只增不减,全力保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个项目如期建设、按期竣工。
“学校取暖费、贫困学生的午餐费、课后服务费,都是镇政府在支付。特殊原因返贫的困难家庭学生每年都有40多人,他们在学校的费用,镇政府会及时地发放到学校;冬天的取暖费这笔巨额支出也是镇政府在承担;校园内围墙、地面、防水、门窗等小型维修费镇里也会给予大力支持。”胡家学校校长李洪梅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盘山县各镇街,目的就是确保各校办学无后顾之忧,也因此形象地体现了盘山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工作推进机制——“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镇街共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高标准的持续投入,实现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的统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城乡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有学上”
“实现优质均衡,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表面上看,是我们这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好了,学校就能生存下去,实际上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如果放任校际差距,农村学校会慢慢式微,到最后它‘黄’了的时候,老百姓才会意识到家门口没有学校,孩子没有学上了。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让孩子进城,可那些孤儿、留守儿童和隔代抚养的怎么办?家门口这所学校对这些孩子得有多关键!”陈家学校校长邢丽凤感慨地说。
除了留住农村学校这个“火种”,一整套对特殊家庭儿童就学进行救助的体系也在盘山县建立起来: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留守儿童关爱率达100%;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近三年共资助学生12408人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额2482.8万元,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关爱中体现均衡。
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考核评估标准很严很细,共有31项指标,其中“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就是其中一项,拥有5名以上残儿就要建一间资源教室,是更为细化的指标,其目的同样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能够“有学上”,体现教育公平。目前,盘山县实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15%。
盘山县实验学校是盘山县城里唯一一所小学,走进学校的资源教室,可以看到各种器械和仪器,供不同类型的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对学区内的残疾儿童应收尽收。目前学校共有五个残疾儿童,两个送教上门,三个随班就读。”校长吴强打开手机给记者看了几张照片,是送教上门的老师与学生的合影,照片中,师生的笑意温暖。
助推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快速壮大
孩子们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为更好地推动全县教育持续向好发展,盘山县出台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保障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建立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近三年,盘山县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高于本地区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县管校聘”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强教必先强师,盘山县石新小学以“五香育人”为依托,努力传承经典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石新小学的老师们多年来把“课本剧”这种新颖的读书形式纳入书香校园的建设中,成为助推骨干教师成长,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在石新小学的课本剧课堂上,孩子们依次登台亮相,纷纷拿出十八般武艺,演绎着耳熟能详、生动活泼的情境故事。同学们以新颖的方式打开了学习语文、爱上阅读的窗口。石新小学坚持开展好书香校园活动,让学生在“课”中学,“剧”中悟,用经典魅力浸润心灵,涂抹好学生成长的底色。石新小学教师梁慧告诉记者,课本剧表演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胆量、培养自信的舞台,让他们享受表演乐趣,同时也在经典的故事中懂得许多道理,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编练课本剧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大幅提升了老师的综合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
三年来,盘山县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培训过程中,共交流校长教师111人,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共享;实施名优教师培养选树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教学大赛,助推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快速壮大。截至2023年9月,全县1371名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95.8%,拥有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50名。涌现出秉承魏书生教育思想、引领教育改革潮流的辽宁省领航校长池军华、李洪梅等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先进集体。
东郭学校校长李春祥感受最明显的是全校师生的精气神不一样了:“那些智慧黑板、音乐教室的合唱台、科学课的设备,让老师讲得起劲,学生听得投入。好的环境激发了教师更强的教育动力,师乐教、生乐学,学校氛围阳光向上。优质均衡给学校、老师带来的变化,落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展现在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点滴进步上。”
“一校一品一特色” 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华墨飘香的师生书画长廊,韵味悠长的传统文化长廊,树立新时代榜样的偶像坐标长廊……盘锦弘毅中学的校园里处处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新时代元素,弘毅中学以“弘”文化为核心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魏书生教育思想,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弘愿之子、弘毅之士、弘济之才。
“蟹蟹你来了”是胡家学校的一个学生特色活动室的名字。地处以全国河蟹交易市场闻名的胡家镇,胡家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家里从事河蟹养殖。这项身边的熟悉事,不仅变成了孩子们用蟹壳、蟹钳做成的创意作品,也成了学校传播河蟹文化、提升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热情的重要渠道。
古城子学校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多彩的,用不同的色彩配合楼层文化建设,古朴厚重的红色,充满生机的绿色,深邃浩瀚的蓝色,阳光灿烂的黄色,就连暖气片上都有师生共同绘制的彩色图案……
优质均衡创建,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近年来,盘山县紧盯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一校一品一特色”工程。
盘山县实验学校,成立教师管乐团,以教师“五育并举”带动学生的“五育并举”,成立了“体育特长类、艺术素养类、生活技能类、传统文化类、学科拓展类、科技创新类”六大类、44项大社团和51个班级小社团。得胜学校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荒皮影戏引入校园。孩子们在皮影制作和表演中,提升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胡家学校以民乐、足球等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特色课程体系,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东郭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辽河口湿地资源,开办“湿地讲堂”,将湿地生态文明的种子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盘锦弘毅中学深入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创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铺平道路。吴家学校始终秉承“文明勤奋,求实进取”的校训,把“扬冬梅精神,育时代新人”作为学校办学品牌,创建“冬梅文化”,将冬梅文化育人作为办学特色,形成了系统化育人体系。高升学校以“科技创新课堂”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提升办学品质,学校在具有传统优势、教师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办学条件优势。沙岭学校依托远近闻名的沙岭战役烈士陵园和沙岭战役纪念馆、幻影娱乐注册第一家红色基地——幻影娱乐注册第一党支部,营造浓郁“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红色经典教育活动。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时代背景下,盘山县积极开发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建设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依托全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定位,围绕河蟹养殖、水稻种植、棚菜种植、果木栽培等,创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聘请县内多位致富能手、劳动模范,担任实践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孩子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漫步盘山县城乡,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目前,盘山县已经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所,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7所,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4所,辽宁省美育特色学校16所,辽宁省科技创新示范学校1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2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4所,得胜学校跻身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东郭学校成为辽宁省国际湿地学校……春华秋实满园芳,素质教育扎根盘山大地,优质均衡创建结出累累硕果。